工作中的劉永剛。記者 鄭宇 攝/視覺重慶
西南鋁業(集團)有限責任公司(以下簡稱“西南鋁”)鍛造廠高級技師劉永剛,從一名毛手毛腳的鍛造“小白”到技藝精湛的高級技工,再到刷新世界紀錄,他用36年如一日的堅持,生動詮釋了工匠精神。
11月25日,重慶日報記者在西南鋁見到劉永剛時,他正在控制室里操控萬噸級水壓機。小小的操作臺上,錯落有致地布滿了70多個按鈕。劉永剛需要根據水壓機實時跟進工作進度,判斷按下哪個按鈕。有著多年鍛造經驗的劉永剛,不但可以閉眼操作,還能將誤差控制在2毫米內,廢品率幾乎為零。
西南鋁鍛造廠鍛壓工梁功科說,有些產品已經在合格范圍之內了,但劉永剛仍會反復鉆研技術,對產品精益求精。
除了精準控制,鍛造工藝還注重火候的掌握。在模鍛造時,溫度低于380℃,產品就會成為廢品。因此,劉永剛的所有操作必須在高溫環境下進行,水壓機周圍會被一層熱浪籠罩,而模具周圍更為炙熱。
劉永剛告訴記者,模具周圍溫度超過400℃,而他所處的設備操作現場溫度在50℃以上,如果是干模鍛件,溫度還要“惱火”些。
在模鍛崗位上,劉永剛一干就是36年。數十年里,他多次承擔國家航空航天、國防軍工等重點產品的生產研制任務,在新一代運載火箭用5米—6米級大型鋁合金鍛環生產試制過程中,劉永剛通過工藝創新,成功生產試制出直徑達6.12米的“亞洲第一環”。2018年12月,他再次將大型鋁合金鍛環的直徑擴大至10米級,刷新了鋁合金鍛環的世界紀錄。
由于工作成績突出,劉永剛先后獲得重慶市勞動模范、重慶市十大工匠、全國技術能手、全國勞動模范等榮譽。2013年,國家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還以他的名字命名成立“劉永剛國家級技能大師工作室”。
本報記者 楊鈮紫 實習生 李豐耘
打通交通“任督二脈” 川渝市民往來更便捷 在推進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過程中,川渝兩地交通基礎設施建設也迎來大發展、再跨越的新機遇!【詳細】
增殖放流護生態 700萬尾魚苗放入長江 11月27日,重慶市珍稀特有魚類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處和重慶市江津區人民法院、江津區林業局簽訂《生態修復和法制教育協作框架協議》!【詳細】
第十八屆中國國際農產品交易會在渝開幕 11月27日,由農業農村部、重慶市人民政府共同舉辦的第十八屆中國國際農產品交易會…【詳細】